我们选品,不是说看到别人做什么赚钱了,我们就跟上去,
不是说看什么产品可有意思,非常感兴趣,就跟上去。
也不是说谁家亲戚在做某些产品,想着绝对靠谱,就一起做。
选品是有一些科学性的方法的。
选品,并不是选出一款商品就结束了。
选品能力指的是,能够快速捕捉到一个我们可以成功销售出去并且爆单的产品。
那就意味着,不仅仅是把产品选定,后续的上架、测试也同样至关重要。
下面讲讲选品的一些原则,以及选品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选品的三大基础原则
第一原则:市场和需求的明确性。
第二原则:渠道和能力的匹配度。
第三原则:采购和供应的把控力。
接下来具体讲解:内容来源于会员内容《选品能力》课程合集,购买单独专栏可以看。
直接升级为李又懂的会员可免费看(李又懂的会员交付)
第一原则:市场和需求的明确性
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从市场出发,而非从产品出发。
1、从产品出发:我先确定了自己要做某某产品,然后再想方设法地去提炼自家产品的卖点,寻找对应的目标客户;
2、从市场出发:先不管我到底要做什么产品,先圈定我的目标客户群体,研究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最后再看我们到底要寻找或者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来解决他们的需求和痛点。
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应该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任何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
划重点。如果你不懂产品这个概念,会容易犯错:
1、将“产品”和”需求”割裂开来,做出来的产品,纯粹自嗨。
2、将”物品”和”服务”割裂开来,大家都卖一样的东西,凭什么到你这里买呢,忽视了服务的重要性。
真正意义上的”产品”有着5个层次的概念,分别是: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潜在产品。
我们必须围绕这5点去思考5个问题:
- 核心产品:产品的核心效用是什么?
- 形式产品:核心效用的载体是什么?
- 期望产品:客户和用户期望获得什么?
- 延伸产品:客户和用户最终获得的是什么?
- 潜在产品:客户和用户未来还能获得什么?
要确定产品的核心效用,就要确定市场(目标群体)和需求。
第二原则:渠道和能力的匹配度
举个例子,很多人会追热点,比如在疫情期间卖口罩,为什么我不推荐做,
因为渠道和能力不匹配,我们从没做过这事。我们不了解真正的行情,
当你作为一个行外人,你感受到“口罩”的稀缺性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种到处都有人在找口罩的错觉。
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供应链下游真正的情况。
如果我们疯狂都去追热点,
可能会有一些成功的,一成功就飘了,无法积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做的是真正能够积累核心竞争力的事情,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 (1)我的工作能够让客户感知到具体的价值
- (2)我的优势不是竞争对手随便就能模仿和抄袭的
- (3)我的能力和资源是能够复制到其他的领域的
第三原则:采购与供应的把控力
所有的竞争,本质上都是供应链的竞争。
到底什么是供应链?
简单来说,就是提供客户价值的链条
比如我想喝苹果汁,于是有人去果园买了一个苹果,又跑到榨汁工厂将这个苹果榨成了汁,又买了一个瓶子装苹果汁,最后让顺丰寄给我,这一整个链条就叫做供应链。
在供应链当中,永远都有着三种要素的流动,分别是:信息流、资金流和产品流。
- 什么是信息流呢?我告诉你想喝苹果汁,你告诉果园你需要苹果,你告诉榨汁厂你需要榨汁,你告诉顺丰需要快递等,这些都是信息的流动。
- 什么是资金流呢?我将款项支付给果园、榨汁工厂、瓶子商家、顺丰快递等商家,这个动作就是资金流。
- 什么是产品流呢?苹果从果园到我手上的流动,从我手上到榨汁工厂的流动,苹果汁通过顺丰到你手上的流动……等,所有涉及到实际物品的都是产品流。
什么是供应链管理?
举个例子,果汁,刚开始只是我要一杯,
如果我想要每天都要呢
如果我想要马上就到呢
如果我推荐给朋友,一堆人需要呢
那么你就要建一个榨汁工厂,批量生产了。
所有的竞争,本质上都是供应链的竞争。
举例,一杯别人自己去摘果子榨汁的果汁,和一杯工厂流水线的果汁,
他们的品质稳定性和价格竞争力都不一样。你会选择哪个不言而喻。
我们选择一个产品的时候,实际上我们选择的产品后面供应链。
说回选品
选品其实就是一个从目的出发一步步倒推的过程:
- 目标客户/用户是谁?(业务属性,采购倾向,预算能力等)
- 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当前有哪些方案?)
- 有哪些更好解决问题的潜在方案?
- 方案的载体可以是什么?(也就是产品)
- 去哪里找到这些载体?
- 我是否具备将产品推广与销售出去的渠道或者能力?
- 我是否能够把握了产品的供应商以及背后的完整供应链?
希望我们每次在选品的时候尽量能考虑全面。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