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随性而记
任何有知识的地方,随便记,拿起一张纸就记,
但是会遇到以下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发现真正需要用的时候,这些东西,我很难找到。
第二个问题:当我复盘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积累了什么。
第二阶段:开始使用一些工具、软件
我使用过印象笔记、notion、obsidian
一开始使用起来就像收纳桶一样,觉得什么有用就往里面丢。
在进行一个分类,比如金句收集,这个阶段,起码是有一个“桶”装着了,
期间还学了很多插件的用法,通过插件一键收集任何觉得好玩有用的文章,放进我的“桶”里,
这段期间会觉得自己很厉害,好像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但是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混乱,怎么找?怎么分类?
学了很多?收藏了很多?哪些跟我有用?我真正理解了吗?
这个期间只是有收藏的快乐,但是真的学会了吗?
这个时候感觉自己需要一个体系化、完整的、系统的来整理自己的笔记。
这个期间,会发现自己收集的很多东西都没有用,对我的能力几乎没有增长?
然后我看到这句话:什么样的知识,是能解决问题的?
我收集的知识毫无用处。
真正有效的东西,来自于我自己的思考,我自己的总结,我自己的萃取,我自己的刻意练习,我自己的专题学习。
第三阶段:结构化我的知识体系
到了这个阶段,我开始问自己:
未来,我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一个人的内核是什么?
一个人的边界是什么?
思考自己的内核和边界
我对什么感兴趣?
对IP、商业、编程、爬虫、副业、创业、营销、人工智能、运营产品。这些我感兴趣的,就是我的内核和边界,
其他的比如医疗、炒股、基金,都目前放在我的边界之外。
我的知识体系一下豁然开朗,我知道我的知识体系为何而建了。
这也就成了我的官网首页的大框架。我是完全按照我的知识体系去分享的。
我的官网就是围绕我的核心体系搭建的。
从个人成长→副业创业
我开始有信息的结构,开始有笔记本,开始有二级分类,开始有文章排序
正如我的主页一样,我给我的笔记划分了几个大专栏,举个例:
00 提升&成长
01 副业&创业
02 学科&体系
03 读书&思考(对应我的论坛【输出一小步(短文写作)】)
这种模型会给我一个笃定和安全的感觉,我再往里面东西的时候会很开心
在其中,给收集的材料进行打分,7-9分是需要阅读的,7分以下的,不必通读,用来搜索的。
这里的搜集,可以是任何你看过没看过的材料、书籍、论文等等。
一篇好的材料,进行阅读之后,在前面用引用,写上核心&重点,然后下面是结构树,最下面是内容
但是,上面的部分还是有点浅,就是收集、整理、分类、思考、分享。
这是扩展我的宽度,如果我还行继续拓展深度呢,我想当一个深度专家呢?
我必须提炼出我的深度核心能力呢。
第四阶段 :持续思考+刻意训练
【学习】和【刻意练习】是不一样的。
前面的笔记提升的是我的认知的宽度,
现在我要提升我的认知深度。
这个时候,我开始做一些特别的笔记,比如专题学习笔记、话题萃取笔记、深度思考笔记、刻意练习笔记。
这四种笔记,对我长期的能力成长,有巨大的帮助。
刻意练习四要素:找套路,跳出非舒适区,大量重复 ,反馈
这里要刻意让自己去写,去输出。
去提问,去反复问自己。然后输出成一篇文章。
通过打磨笔记的方式来打磨我自己。
深度思考笔记难,但是深度思考是可以刻意练习的。
很多人看得特别浅,是因为没有意识和方法,没有反复要求自己深度思考。越懒越浅,越浅越懒。其实深入几次,养成习惯,就会变得很容易。
本文收录于:《知识管理》介绍&目录(更新中)
专栏地址:《知识管理》
暂无评论内容